100%

蘆浦筆記卷第五

 趙清獻公充御試官日記

二月二十六日。

宣赴崇政殿後水閣,同直孺內翰、 【 直孺內翰 原注:直孺姓胡氏,名洵,此則賈公黯也。】 貫之雜端充編排官。

御前劄子三道下編排所。

二十七日晴。

上御崇政殿,試進士、明經諸科舉人。

王者通天地人賦。

天德清明詩。

水幾於道論 【 出老子道經】 。

聖駕幸後苑,來迎駕。

御藥院公文二道,傳宣精加考校。

內臣二人傳宣賜食并酒。

編排三四五等第一百二十七等。 【 編排三四五等第一百二十七等 原注:廷博案,疑是共一百二十七號。】

二十八日晴。

內臣傳宣賜文儒二字。

聖駕卯刻幸考校所。

編排經生。

特奏毛詩十一人,特奏尚書九人,

特奏明法四人。

傳宣賜食,二酒一茶。

二十九日陰,旬休。

傳宣賜酒食七寶茶。 【 宣賜酒食七寶茶 「食」,原脫,據傅校本及惠校本增。】

初考經學官 王惟熙、祝諮、夏璋。

覆考經學官 王彭、張兌、朱從道。

詳定官 賈壽、吳中復。

封彌官 傅求、王陶。

出義官 王逢、傅卞、盧士宗。

三月一日微寒,風。

聖駕幸考校所,起居四拜。

編排諸科卷子。

宣賜酒食果子。

二日晴。

聖駕幸覆考所,起居。

考到諸科卷子, 【 考到諸科卷子 按自此句至「五日陰寒,駕幸覆考所起居」共九句,原脫。據傅校本、惠校本及斠補隅錄增補。】

三日晴,上巳日。

聖駕幸覆考所,起居。

賜上巳酒各二,果子一。

四日微雨,春寒。

聖駕幸覆考所,起居。

賜酒食果子。

五日陰,寒。

駕幸覆考所起居。

宣賜酒食果子。

第一謂學識優長,辭理精純,出眾特異,無與比倫。 【 無與比倫 「倫」,惠校本作「論」。】

第二謂才學該通,文理周密,於群萃中堪為高等。

第三謂藝業可采, 【 第三謂藝業可采 「藝業」,穴硯齋本及斠補隅錄作「業藝」。】 文理俱通 【 須合得及第者】 。

第四等謂藝業稍次,文理粗通,於此等中仍分優劣,優即為第四等上。

第五等 【 須必然合落者】 謂文理疏淺,退落無疑。

不考,謂犯不考式。

紕繆,謂所試文字並皆荒惡。

六日陰,寒。

駕幸詳定所,起居。

點檢官 孫坦、鄭穆。

進士初考官 沈遘、司馬光、裴煜、陸經。

進士覆考官 祖無擇、鄭獬、李綖、王瓘。

點檢官 孫洙、 【 一作淵】 王廣淵。

詳定官 楊畋、何郯、王安石。

對讀官 胡稷臣、蘇袞、傅堯俞、張次立、宋迪、周孟陽。

特奏名進士三十八人。

作樂薦上帝詩。

謹用五事以明天道論。

編排特奏名進士卷子。

賜酒、果、寒食節食。

七日晴。

駕幸詳定所,起居。

賜寒食節上酒各二壺,果子一合。又酒、果、冷食。

編排進士卷子共一百號,特奏名一號。

八日晴。

駕幸編排所,起居訖。

進呈進士卷子二道。

御藥院錄白中書劄子進士以下等第云云。

編排進士諸科等卷子。

賜食酒果。

九日清明,雨。

奏乞送字號卷重詳定。

封彌關詳定五號,奏取旨。

御藥院關奉

聖旨看詳定奪:(革弓)、(多農)、(角兔)、(角碍)、虭五號等第。 【 「事」,據穴硯齋本、傅校本及斠補隅錄改。又原注:善長案:(革弓),音弓,軾中靶也。(多農),音濃,方言,南楚謂多為(多農)。(角兔)疑觬字之訛,音倪,角不正貌。(角碍)音歹,角心也。虭音刁,龍之屬。】=(革弓)(多農)(角兔)(角碍)虭五號等第 「第」字原

賜酒食果子。

右日記一卷,予家寶藏。蓋清獻趙公手書也。公時為右司諫。直孺則翰林學士賈公黯,貫之則侍御史知雜事范公師道也。按嘉祐六年,昭陵在宥已四十春,而猶垂意科選,親屈翠華,以次臨幸。雖上巳、寒食休暇之辰,孜孜不廢,且訓敕勞賜,無日無之,可謂至誠不息者矣。嘗攷國史大中祥符元年書:帝█至幄次,諭李宗諤等各務精詳,勿遺賢俊。四年書:帝█至考官幕次。天禧三年又書:帝幸考校官幕次,撫問久之,出七言詩賜晁迥等。今日記所書幸考校所者二,幸覆考所者四,幸詳定所者二,幸編排所者一,是皆恪守孫謀而又加詳焉。於戲盛哉!宜乎天佑生賢,名臣輩出,坐致太平,而又留為奕世不窮之用。近時御試幕次在集英殿門之前, 【 幕次在集英殿門之前 「門」字原脫,據傅校本及惠校本增。】 不復在殿後,而駕幸之儀敻無有知之者。蓋其廢已久。則此記所補豈獨文字之間而已!因備錄之。

 金花帖子

唐進士登第者,主文以黃花牋書其姓名,花押其下,使人持以報之,謂之牓帖。當時稱為金花帖子。國初尚循其制。予家藏王扶龔識二帖拓本,帖皆長五寸許,其闊半之。龔識又有大護帖,復書姓名於帖面。攷登科記,蓋宋太宗端拱元年程宿牓,扶第二人,識第十四。其下花押二:一翰林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貢舉宋白,一職方員外郎知制誥權知貢舉李沆。後臨軒唱名,此制遂廢。周益公家亦有咸平二年盛京所得者,其他不特未之見,久而湮沒,知之者亦鮮矣。嘗觀開元遺事載,新進士及第,必以泥金帖子附家書,謂之喜信。是又足以見昔人之風範也。

蘆浦筆記卷第六

 金根車

崔豹古今注云,金根車,秦制也。秦併天下,閱三代之輿服,謂殷得瑞山車,一曰金根,故因作為金根之車。秦乃增飾而乘御,漢因不改。晉輿服志載金根車,天子親耕所乘,置耒耜於軾上,乃知是車蓋耕車也。及攷東京賦,有農輿輅木。 「路」。案張衡東京賦為「有農輿輅木」,據改。】 薛綜注曰,此所謂耕根車。然則金根、耕根,其名又異矣。 【=【 有農輿輅木 「輅」,原 其名又異矣 原註:鯤案:晉輿服志金根、耕根原分為二,此合而一之,非也。】 唐莊懿公主下嫁田緒。德宗幸望春樓餞之, 【 德宗幸望春樓餞之 「望春樓」,新唐書卷八三代宗十八女傳為「望春亭」。】 厭翟敝不可乘,以金根車代之。公主出降乘金根車,自此始。豈非去古遠而意愈失邪?韓昹為集賢校理,史傳中有說金根車處, 【 史傳中有說金根車處 「史傳」,原作「史記」。據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改。】 皆臆斷之曰:「豈其誤歟?必金銀車也。」悉改「根」為「銀」。至除拾遺,果為諫院不受。昹、文公之子也,而不知古,抑又可歎。國史輿服志載耕根車制,如五輅之副,駕六青馬,駕士四十人。而以金根車為皇后之車,或者因唐以代厭翟,不復考古而分為二爾。

 季子碑

京口有十字碑,世傳為孔子書,曰:「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。」而季字作(禾莫韭)。予攷篆文皆無之。得曾皎元豐中編潤州類集,乃曰君子之墓。後湖居士李仲殊題季子廟詩,亦曰「溪邊君子墓」,始悟為君字,非季字也。 【 始悟為君字,非季字也 「季字」,原作「季子」。穴硯齋本作「季字」,惠校本、傅校本均校為「季字」,據改。】 六一先生謂古以竹簡書今字,闊盈尺,必非孔子作。然古法帖有魯司寇仲尼書,僅存十有二字, 【 僅存十有二字 「十有二字」,惠校本作「十有三字」。】 內有「有吳君子之」五字,與此碑字畫如一。或者後人衍此題墓上,要知夫子蓋嘗為是書爾。 【 要知夫子蓋嘗為是書爾 「要」,惠校本作「安」。】

 瘞鶴銘 【 并序】

    華陽真逸撰

鶴壽不知其紀也。壬辰歲,得於華亭。甲午歲,化於朱方。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,奚奪之遽也。乃裹以玄黃之幣,藏乎茲山之下。仙家有立石旌事,篆銘不朽。詞曰:相此胎禽,浮丘著經。乃徵前事,出於上真。余欲無言,紀爾歲辰。雷門去鼓,華表留聲。 【 華表留聲 「聲」,惠校本作「名」。】 我唯髣髴,爾亦微冥。爾其何之,解化惟寧。後湯洪流,前固重扃。 【 此闕一字】 割荊門,未下華亭。爰集真侶,瘞爾作銘。

上皇山樵人逸少書

夆山徵士丹陽外仙尉江陰真宰立石 【 為「丹揚」,據惠校本改。】=夆山徵士丹陽外仙尉江陰真宰立石 「丹陽」原

華陽真逸撰 上皇山樵 【 闕】

鶴壽不知其紀也。壬辰歲,得於華 【 闕一字,當為亭】 甲辰歲,化於朱方。天其未遂吾翔 【 闕一一字,當為寥】 廓邪,奚奪 【 闕三字】 遽也。迺裹以玄黃之幣,藏乎茲山之下。仙家无 【 闕四字】 我 【 此字不完】 故立石旌事,篆銘不朽。詞曰:相彼胎禽,浮丘 【 闕二字】 余欲無言,爾 【 闕五字,當有雷門二字】 去鼓, 【 闕一字,當為華】 表留 【 闕二字,當為形義】 惟髣髴,事亦微冥。爾將何之,解化 【 闕五字】  【 不完,又闕二字】 惟寧。後湯洪流,前固重扃。右十蓂 【 六字不完,又闕七字】 華亭。爰集真侶,瘞爾。 【 闕字或文但止於此,未可知也】 。丹陽真宰。 【 此四字不知其次】 。

右前文,鎮江別刻,不知何人。攷定後文,乃邵樞密亢,就山下取所有字,以意概括,故存其闕,雖有差異,亦可參訂。但前云逸少書,圖經亦載羲之書,六一先生已論其非。至謂或云顧況作銘,蔡端明則以字有楷隸筆,當是隋代書,而山谷乃斷然曰王書不疑。何也?今攷銘引雷門鼓事,按臨海記,昔有晨飛鵠入會稽雷門鼓中,於是鼓聲聞洛陽。孫恩斫此鼓, 【 孫恩斫此鼓 「此」,原脫。據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補入。】 鵠乃飛去。恩起兵攻會稽,殺逸少之子凝之,蓋在安帝隆安三年,斫鼓必此時,豈復有羲之?誰肯遽取以為引證哉!然則非晉人文不辨可知矣。 【 為「又」。據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改。】 漁隱攷訂華陽真逸為陶隱居,推原本末或庶幾焉。=然則非晉人文不辨可知矣 「文」,原

 六合大同印

嘉泰壬戌,予道經姑蘇,於常賣翁得故紙一幅。陳黦破碎,上有印文方四寸餘,朱色未落,云「六合大同之印」。按鄴侯傳,唐肅宗在靈武徵天下兵所鑄。頃嘗收拓本,漢上刻此篆文。本朝丞相李昉書其下,謂家藏是印,久而失之。 「文」。據穴硯齋本、惠校本改。】 蓋乾德乙丑歲也。=【 久而失之 「久」,原

 屏著

詩曰:「俟我於著乎而。」毛氏謂:門屏之間曰著。論語:「邦君樹塞門」,鄭氏謂:於門樹屏以蔽之。爾雅亦曰:屏謂之樹。至於「蕭牆之內」。注曰「牆謂屏也」。蓋古者門皆有屏。禮緯曰:天子外屏,諸侯內屏,大夫以簾,士以帷。簾、帷雖非屏,然以之為蔽限,亦屏之義。今人稱士夫之家,必曰門牆,曰屏著,是矣。然多曰台屏, 【 從平聲蒲丁切】 則乃指屏風而言,何不思之甚也。因書以辨之。

 紫微王舍人夢

淳熙辛丑年,王公清叔帥桂林,予客焉。暇日,因語及自合肥丁憂歸天台,杜門窘用。一夕,夢吏請料歷支俸,詰之曰:「解官何繇得俸?」吏曰:「已出在外廊,試取歷授之。」有頃,持歷來示,所批陳白金六小錠於前而去。醒,竊怪之。未幾,有自遠方惠書致餽者,啟而視之,與夢無差。予嘗服膺是事。臺餽往來,世固有之,而冥冥之中,已批料歷,則是銷折平生合得之物。彼貪者多取以為巧,而不知其歷將特批屢批不一批矣。故常與士夫誦言之,且書。 【 且書之 「且」,原作「具」。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均作「且」,據改。】

 四明寺

四明僧廬,在六邑總大小二百七十六所,只鄞一縣,城內二十六,城外八十。天童日飯千僧,育王亦不下七八百人。行 【 去聲】 僕稱是。天童歲收穀三萬五千斛, 【 天童歲收穀三萬五千斛 「天童」,原作「是天童」。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均作「天童」,據改。】 育王三萬斛,且分布諸庫,以罔民利。等而下之,要皆有足食之道。嘗觀唐武宗時廢浮屠法,天下毀寺四千六百,招提蘭若四萬,籍僧尼為民二十六萬五千人。今以一郡會之,真有是哉。

 佛牙

四明圖經載,昌國縣九峰山吉祥院,有辟支佛牙一枚,長四寸,闊一寸,舍利綴滿。乃建炎初給事中黃龜年所施。竊計之,人長五尺,兩牙不能半寸。今一牙長四寸,上下相合必倍之,則佛須身長八丈,方能容八寸之牙。嘗聞佛號丈六金身, 【 嘗聞佛號丈六金身 「嘗」,原作「常」。惠校本作「嘗」,據改。】 此乃五倍,恐無是理。黃給事何自得之、而信之、而施之邪!世有趙鳳,必能驗真偽而斧之矣。

 喘藥方

先君嘗施喘藥。蓋用麻黃三兩,不去根節,湯浴過。訶子二兩,去核用肉,二味為粗末。每服三大匕,水二琖,煎減一半,入臘茶一錢,再煎作八分,熱服,無不驗者。後於彭子壽侍郎傳一方,用新羅參一兩,作細末,以生雞子青和為丸,如梧子大,陰乾。每服百粒,溫臘茶清下,一服立止。嘗見知臨江葉守端卿,言其祖石林病此,專服大黃而愈。其尊人亦苦此疾,乃純用附子,至某則非麻黃不可。然則又觀其所稟如何,且自謂其女幼年已喘,傳至四世而用藥皆不同。

蘆浦筆記卷第七

 比事

漫錄取類對為一門,然經傳中可類者多矣。姑以史記有八事相比,因記之。

宋世家:熒惑守心。心,宋分野也。景公憂之。司星子韋曰:「可移於相。」公曰:「相,吾之股肱。」曰:「可移於民。」公曰:「君者待民。」曰:「可移於歲。」公曰:「歲饑民困,吾誰為君!」子韋曰:「天高聽卑。君有君人之言三,熒惑宜有動。」於是候之,果徙三度。

楚世家:昭王病於軍中,有赤雲如鳥,夾日而蜚。王問周太史,太史曰:「是害於楚王,然可移於將相。」將相請以身禱於神。王曰:「將相,孤之股肱也,今移禍庸去是身乎!」弗聽。卜而河為祟,大夫請禱河。王曰:「自吾先王受封,望不過江、漢,而河非所獲罪也。」不許。孔子在陳,聞之曰:「楚昭王通大道矣。其不失國,宜哉!」

楚世家:伍舉曰:「願有進隱。」曰:「有鳥在於阜,三年不蜚不鳴,是何鳥也?」莊王曰:「三年不蜚,蜚將沖天;三年不鳴,鳴將驚人。」

淳于髡傳:齊威王時喜隱。髡說之以隱曰:「國中有大鳥,止王之庭,三年不蜚又不鳴,王知此鳥何也?」王曰:「此鳥不蜚則已,一蜚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」

韓非傳: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:「嗟乎!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,死不恨矣!」李斯曰:「此韓非之所著書也。」非使秦,秦王悅之。

司馬相如傳:上讀子虛賦而喜之, 【 上讀子虛賦而喜之 「喜」,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作「善」。】 曰:「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!」得意曰:「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。」上驚,乃召問相如,相如曰:「有是。」

孫子吳起贊:能行之者未必能言,能言之者未必能行。孫子籌策龐涓明矣,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刖。 【 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刖 「刖」,史記卷六五孫子起列傳作「刑」。】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,然行之於楚,以刻暴少恩亡其軀。悲夫!

白起王翦贊:鄙諺云:「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」白起料敵合變,出奇無窮,聲振天下,然不能救患於應侯。王翦為秦將,夷六國。當是時,翦為宿將,始皇師之,然不能輔秦建德,固其根本, 「本根」,據穴硯齋本、惠校本改。】=【 固其根本 「根本」,原 偷合取容,以至筊身。彼各有所短也。

白起傳:武安君引劍將自剄,曰:「我何罪於天,而至此哉?」良久,曰:「我固當死。長平之戰,趙卒降者數十萬人,我詐而盡阬之,是足以死。」遂自殺。

蒙恬傳:恬喟然太息曰:「我何罪於天,無過而死乎?」良久,徐曰:「恬罪固當死矣。起臨洮屬之遼東,城壍萬餘里,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?此乃恬之罪也。」乃吞藥自殺。

孟嘗君傳:齊王毀廢孟嘗君,諸客皆去。後召而復之,馮驩迎之。孟嘗君歎曰:「文常好客,遇客無所敢失,食客三千有餘人,先生所知也。文一日廢, 【 文一日廢 案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原文為:「客見文一日廢。」】 皆背文去,莫顧文者。今賴先生得復其位,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?如復見文者,必唾其面而大辱之。」驩曰:「君之言失。 【 君之言失 案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「君之言失」下有:「『夫物有必主,事有固然,君知之乎?』孟嘗君曰:『愚不知所謂也。』曰:『生者必有死,物之必至也;』」以下才接「富貴多士」句。】 富貴多士,貧賤寡友,事之固然也。君獨不見夫朝趨市者乎?明旦,側肩爭門而入;日暮之後,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。非好朝而惡暮,所期物亡其中。今君失位,賓客皆去,不足以怨士,而徒絕賓客之路。願君遇客如故。」孟嘗君再拜曰:「敬從命矣。」

廉頗傳:頗之免長平歸也,失勢之時,故客盡去。及復用為將,客又復至。頗曰:「客退矣!」客曰:「吁!君何見之晚也?夫天下以市道交,君有勢,我則從君,無勢則去。 【 無勢則去 案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作「君無勢則去」。】 此固其理也,有何怨乎?」

豫讓傳:趙襄子滅智伯,讓乃變名姓為刑人,入宮塗廁,中挾匕首,欲以刺襄子。襄子如廁,心動,執問,則內持刀兵,曰:「欲報仇。」 【 執問則內持刀兵曰欲報仇 案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原文為:「執問塗廁之刑人,則豫讓,內持刀兵,曰:『欲為智伯報仇!』」】

張耳傳:上從東垣還,過趙。貫高等乃壁人柏人,要之置廁。上欲宿,心動而去。 【 上欲宿心動而去 案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原文為:「上過欲宿,心動,問曰:『縣名為何?』曰:『柏人。』『柏人者,迫于人也!』不宿而去。」】

欒布傳:復為燕相,燕齊之間皆為立社,號曰欒公社。

萬石君傳:慶為齊相,舉齊國皆慕其家行,不言而齊國大治,為立石相祠。

 啟母石

漢武帝元封元年詔云:「見夏后啟母石。」師古曰:「啟,夏禹子也。其母,塗山氏女也。禹治鴻水,通轘轅山,化為熊,謂塗山氏曰:『欲餉,聞鼓聲乃來。』禹跳石,誤中鼓。塗山氏往,見禹方作熊,慚而去,至嵩高山下化為石,將生啟。 【 將生啟 「將」,漢書卷六武帝紀師古注作「方」。】 禹曰:『歸我子。』石破北方而啟生。事見淮南子。」予觀漫錄載廣德軍祠山張王事正相類。 【 廣德軍祠山張王事正相類 此處文意欠明。 案能改齋漫錄卷一八廣德王開河為豬形條原文為:「廣德軍祠山廣德王,名渤,姓張。」】 王本前漢吳興郡烏程縣橫山人。始於本郡長興縣順靈鄉發跡,役陰兵導流,欲抵廣德縣。故東自長興荊溪,疏鑿聖瀆。 【 疏鑿聖瀆 「聖」,能改齋漫錄卷一八作「河」是。】 先時與夫人李氏期,每餉,必鳴鼓三聲而王自至,不令夫人至開河之所。後遺黍於鼓,乃為烏啄。王以為鼓鳴而餉至,詣鼓壇,知烏所誤。 【 「鳥」,據穴硯齋本及傅校本改。】=知烏所誤 「烏」原 逡巡,夫人至,鳴鼓。王以為誤而不至。夫人遂詣興工之所,見王為大豬,驅役陰兵,開鑿河瀆。王變形未及,恥之,遂遯於廣德縣橫山之頂。居民思而立廟於山西南隅。夫人至縣東二里而化,人亦立廟。

 仙卜

開禧乙丑,予竊太常第。敕頭毛自知同在期集所,從容問及預有朕兆否?曰無之。獨仙卜陳省幹者自應舉以至省試,皆以魁相許,而皆不驗。唱名前一日,再扣之,仍大書一魁字,即以墨塗去。續書「默而識之」四字。詰朝,果在第一。予初料墨塗者,不欲泄爾。閱三年,有旨降五甲,豈非前定乎?嘗記政和中有觀妙明真洞微先生王老志喜言人休咎。編修王甫問他日所至。書「太平宰相」四字遺之,而以墨塗滅其字。後甫敗,方悟其意。甫即黼也。事有相類如此。

蘆浦筆記卷第八

 至和拜相制

門下朕寅奉丕圖,思臻至治。總萬機而日慎,舉盛典以交修。期與輔臣,底寧縣疲。其有翼宣王度,裁成物宜。燮陰陽之和,處丞弼之任。式資宰茂,秉於大鈞。矧嘗選材,久滋著效。爰登中鉉,敷告外庭。推忠佐理功臣、正奉大夫、尚書工部侍郎、參知政事、上護軍、彭城郡開國侯、食邑一千八百戶、食實封二百戶、賜紫金魚袋劉沆,雅性內融,敏識先覺。以沖約而率履,不夷險以易心。文成國華,學臻道奧。樂名教以為己任,罄智慮以翊帝謨。█者擢自書林,更於右史。亟升西掖,出守南州。屢換圭符,夙 【 一作實】 宣精力。屬中都之擇尹,正內閣以參華。歲律未周,風績彌著。式圖寅亮,用贊謨明。俾佐股肱之良,參斷邦國之務。具瞻斯屬,嘉猷誕彰。進聯右輔之崇,允協庶邦之望。兼榮書殿,仍峻貴階。增勳級與褒功,益爰田及真食。於戲!贊萬樞之重,允賴於忠純;底率土之和,必資於英傑。當申茂略,以恢遠圖。可特授金紫光祿大夫、依前行尚書工部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集賢殿大學士,加上柱國、仍進封開國公、加食邑一千戶、食實封四百戶、賜推忠協謀佐理功臣封如故,主者施行。

右制書,至和元年中秋日,下趙█視草。公之玄孫石城尉德循實寶藏之。周益公嘗書其後云:「制詞與今實錄所載不同,多為史官潤色,惟不改『雅性內融,敏識先覺』八字。此殆後世公議,非一時褒語也。」又云:「制當用綾紙十八幅,今十二幅之下脫兩幅。」因併錄之。

 資政莊節王公家傳

公諱復,字景仁,淄州淄川縣人也。曾祖昊,國子博士。祖珍,尚書虞部員外郎。父愈,澶州濮陽縣令,贈光祿大夫。公少好讀書,博通史傳,慷慨有氣節。家有唐以來名臣畫像,每指顏杲卿像謂人曰:「士當艱難時捐軀殉節如顏公,始無愧於天地間矣!」以門蔭補官,試大觀中, 為「大法」。案北宋無「大法」年號,以王復的經歷推之,應為大觀,逕改。】=【 試大觀中 「大觀」,原 選授大理評事,遷本寺丞。公家故饒財,不樂私蓄,嘗率其里之貴豪,遇郊祀歲,各輸銀絹十萬以助賞賚,郡國效之。公亦未嘗有希恩意。久之,除京東輦運,遷京東路轉運判官。按屬部,道過淄川,父老迎候。公下車慰謝。先是,淄民多苦調外苛征。公嘗與父老言,他日或能奏蠲之。至是以白公。公曰:「官卑不敢言,然重食吾言,以為父老羞。敢以私田之入代輸。」三年,除兩浙轉運副使。時太平日久,民不知兵。方臘初叛,所過守將望風奔駭。公下令所部,嚴堡壘、 【 嚴堡壘 「堡」,原作「保」。穴硯齋本作「堡」,據改。】 數萬寇徐,徐城孤勢危。公領兵合戰,數不利,遂閉城拒守。虜重圍夾攻,晝夜不息,城中兵糧單竭,死者甚眾,虜勢益張,凡二十餘日,城陷。公躬擐甲胄,巷戰竟日,度不能禦,乃反州治,易朝服,南鄉再拜曰:「臣受國厚恩,當以死報,今日得死所矣!」#修戰備,竭力討賊,屢戰有功。賊平,擢徽猷閣待制,遷都轉運使。朱勔以花石奉艮嶽,多取漕艦以載,號直達綱。公曰:「今盜起倉卒,飛輓繁困,而佞幸之徒,猶實苑囿以惑上心。」固執不與。勔力譖於上。公上疏奏,謂不可以不急之務,疲民費財,請一切罷之。歲餘,除知穎昌府,移陝府。陝右民號難理。公至,開布威信,不兩月大治,民皆悅服。擢龍圖閣直學士,以公事忤宰相王黼,降充龍圖閣待制,移知成都府。興利去害,治與陝等。民繪像立祠,刻石紀異。高宗皇帝即位,詔公知徐州。明年,胡人犯順,粘罕以 【 今日得死所矣 「日得」,惠校本作「日知」,傅校本、斠補隅錄作「知」。】 且謂賊曰:「死守者我也,監郡而次亡與焉,可獨殺我,而舍僚吏與百姓。」虜雖悍狡,聞公言,亦愀然嘆異曰:「若使南朝皆如公,我輩豈得至此。今汴京已陷,二帝已北去,公尚為誰守乎?」公罵不絕口。虜復說曰:「必欲全活生靈,請立降,當為易官封, 為「馮」。穴硯齋本、傅校本作「為」,據改。】 命汝就知此州,以撫殘民。」公曰:「虜賊毋誘我, 【=【 當為易官封 「為」,原 虜賊毋誘我 「虜賊」,原作「爾」。穴硯齋本,傅校本作「虜賊」,據改。】 吾誓有死耳!」虜察其無降意,命左右撾其口,流血盈襟。公猶含血噀之。子倚在傍,不勝憤怒,突出見粘罕,顧手無挺刃,得布囊盛磚擲之,力少差,中其旁千戶長,斃。粘罕怒,即執倚刳其心以祭千戶長,欲懼公以速降。公不顧,為虜敲死,闔門百口俱遇害。時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也。帳下趙立,求得公屍,拜伏慟哭,裹以裀褥,眾瘞於黃樓側,累甓成塚,以識之。復擁兵守禦,撫定其眾。虜退,朝廷就命立知徐州。立具奏其事,天子震悼,詔特贈資政殿學士,謚莊節,給恩澤五資,賻贈絹布各二百匹。初公之未遇害也,筮而遇乾,六體不變。術者曰:「滅門之象也。國家運數方屯,待制宜早為計,不然,將及於難。」公曰:「死生定數也。等死,苟獲死所,敢逃乎!」卒時年五十二。虜初薄城下,民不得逃,公陰令間道潛行,得脫者數千人。徐人立廟,祀公及倚,亦呼為雙廟,有禱輒應。立復奏其異於朝,敕賜名曰忠烈。立出師必禱曰:「公為朝廷盡節以歿,必能陰佑遺民也。」積官至正議大夫,累贈光祿大夫,娶趙氏,濮邸肅恭僖王宗博之女,封安平縣主,贈永康郡夫人。再娶劉氏,章獻明肅皇后之姪。徐州陷,為虜將所獲,不食五 【 一作三】 日而卒。贈咸平郡夫人。先是,公長子佾,以太僕丞從高宗過維揚, 【 高宗過維揚 「維揚」,原作「惟揚」。惠校本、傅校本作「維揚」,據改。】 及趙立已亡,徐州有武衛軍,舊隸於公,義不肯他屬,散歸在所,願以從佾。高宗聞之,詔於樞密院創計議官,特命佾為之,仍領武衛。紹興八年,和好成,奏乞訪先臣遺骸,優詔許之。行至泗州,馬上得疾,抵徐城驛,暴卒。明年,奉使藍公佐迎護徽宗梓宮,交割地界,遣書屬當路漕使訪公瘞所,漕委幕屬王之翰往焉。初趙立藁葬公於黃樓之側,及虜據京東,水久弗治,彭城皆瀰漫,沒故跡,莫得其所。忽有老媼指而謂之翰曰:「子非求王待制瘞所乎?其在是間。」即所指求焉。有塚巋然,蓋以獸瓦,啟視,見大黿覆其上,回顧老媼,化為虎而去。徹甓取骸,聯絡不斷、類瑣子骨然,獨一手指闕。之翰復炷香泣禱,須臾,有指一節浮水上。行 【 一作道】 路聞之,莫不嘆駭。之翰易棺斂菆於京師資聖院。後聞鄉中子孫,徙葬於兗州萊蕪縣先塋云。紹興十年,承宣使白諤扈從顯仁太后回鑾。 【 「田諤」。據惠校本、傅校本、斠補隅錄改。】=承宣使白諤扈從顯仁太后回鑾 「白諤」,原 。佾子逵留淄州,南北隔絕,以詩送諤曰:「兩地音塵隔死生,十年常效執珪吟。羨君已作遼東鶴,顧我空存魏闕心。日下既蒙新眷遇,海邊休忘舊知音。倘憐萬里親庭在,為向雲山處處尋。」詩至而佾卒已一歲矣。聞者哀之。藍公佐使還,侍高宗語次論中興以來忠臣子孫,因奏及之。上曰:「王佾有兒女否?」公佐奏曰:「佾五子流落中原,後居江南,所生兒女,尚俱幼弱。今佾既卒,窮困可憐。」上心惻然,詔令諸女入禁中,命宮嬪保養之,凡十餘年。一日內庭曝書,見囊封有「忠烈」二字,亟命取閱,乃公佐奉旨令王氏女入內事。上覽之,驚問左右,即日召見,賜金帛,敕命嫁遣之。公姿貌豐碩,動容中禮,孤忠直氣,自其天資,父子一門,忠孝兼全。歿而廟食,英烈如存。平生樂於薦賢,有知人之明,如秦檜、洪皓皆公所薦,起趙立行伍, 【 起趙立行伍 「起趙立」,原脫「趙」字。據穴硯齋本補。】 至秉節鉞,實因公激勵而然,事在立傳中。

右傳得於公之玄孫默,將以備太史氏之採錄。

 卞氏二牒

敕泰州團練使卞居讓,牒奉處分前件人,搢紳之後,簪組遺芳,雖早著於嘉猷,柰未光於餘刃。陳力就列,自媒之志既隆;見善若驚,舉直之規斯在。苟非半剌,難屈多能,事須差攝長史,仍牒知者。故牒。

建隆元年二月 日牒。

團練推官、將仕郎、試大理評事趙 押。

通判官、兼僉署兩監屯田等公事衛 押。

團練副使、檢校刑部尚書事 押。

使兼兩監屯田等使、檢校太尉荊 押。

宣徽院引見司█子,宣徽院押到殿前承旨卞居讓,宿患癱風病,翰林院著醫官裴裔看驗,久遠不堪醫治引見。奉聖旨放停送宣徽院者。

右具如前,已指揮殿前承旨左第二班,依聖旨放停,仍便開落姓名,今付卞居讓。依此。

太平興國八年九月四日。

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柴   押。

右牒卞氏故物,相傳二百餘年,南渡寓維揚,敵騎驟至,亟瘞之地中,尋復出於兵火煨燼,可謂能寶青氈者矣。攻媿樓公嘗考其所自云,前曰:敕泰州團練使,乃檢校太保姓荊者敕授之官,如今之公牒,前必曰知某州軍州事之類也。自牒奉處分以後,則泰州之公移也。既差卞君攝長史,故為之詞,其後列銜,皆泰州之官。印文凡七,皆泰州團練使印。唐朝固有紙告,而此非告也。後一紙宣徽院之文,姓柴者,禹錫也。禹錫以太平興國七年四月拜樞密副使,至雍熙二年冬方罷。而此文乃八年九月所給,故知其為禹錫也。國朝舊制,宣徽二使通掌院事,共院異廳,止用南院印。又南院比北院頗優,或兼樞密,亦掌本院,皆與此合。石晉天福五年, 【 石晉天福五年 「石晉」,原作「晉」,據穴硯齋本改。】 除翰林承旨,改殿前承旨為殿直。或云淳化二年,始改殿前承旨為三班奉職。蓋蘇公易以是年除承旨,而其次子耆次續翰林志云,舊有殿前承旨,其父拜翰林承旨。上以稱呼不別,又以其與清貴混淆,詔改為三班奉職,以避其稱。因備載之。

蘆浦筆記卷第九

 白玉樓賦

峞(山垂)嶪岌,璀璨流離,高明而廣大者,天上之白玉樓也。鬼作神械,梯雲駕風,杳杳藹藹,穹穹窿窿,端不可以名舉而數同 【 似當作窮】 也。 【 端不可以名舉而數同 「同」,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及斠補隅錄均作「周」。】 陛矗九仞,簷掀百層,反宇吸日,飛甍列星,唶不可以意搆而力營也。 【 唶不可以意搆而力營也 「意搆而力營」,穴硯齋本、傅校本均作「力營而意搆」。】 前臨瑤池千頃之寒波,傍帶銀潢萬疊之高 【 一作素】 浪,俯烏兔之出入,瞰雲霞之直上,蓋九萬里風斯在下矣。 【 蓋九萬里風斯在下矣 「里」原脫,據穴硯齋本、惠校本及傅校本補。】 雖章華三休,井幹百尋,顧孰與爭雄而誇尢乎!宜其澡心於廣漠之清淵, 【 宜其澡心於廣漠之清淵 「漠」,穴硯齋本作「漢」。】 宅意於無垠之元圃,策氣馬以上征,儼神驂而陟步,怳兮忽兮,排天閽而遨遊焉。請掇其梗而言之。方茲樓之經始也,斗舌下命,魁靈制權,駕御馳馹,雷霆急鞭。 【 雷霆急鞭 「雷霆」原作「霆霓」,與上文「駕御」不對仗,非。據傅校本改。】 瘦崑山,空藍田,萃剞劂,裁方圓。輸以六甲,董以群仙,惟五城一█之珍,三獻不逢之寶,蓋於此山積而雲駢。然後大匠課程,精工謹度,琢瑗礱瑛,█珪疊璐,層翬翼翼,鵬翅鶱雲,修梁耽耽,虹腰漲霧。跨空則璆檻璪橋,直明則琱窗琛戶。鏤飛僊以承楣,刻蛟龍而豎柱,鼇矯首而戴墀,捋怒髯而攫礎。飛鳴之鳥,則縞鳳霜鸞;華實之林,則瓊枝珠樹。 【 則瓊枝珠樹「樹」,原訛「宇」,據傳校本及斠補隅錄改。】 騰輝而曜魄挫芒,比縟而冰花奪素,翕霍晶熒,莫得定視而熟睹也。爾乃捽脫凡近,身居泬寥,追逸駕於若士,揖高蹤於盧敖,窺倒景之列缺,躡閬風之扶搖。時則有龍驂鶴馭,軼彤霧而駐軌,千乘萬騎,擁紫皇於岧(山堯)。霓旌羽節,光倩浰以目眩;玉童華女,█馺踏而雲騰。或鏗金而戛玉,或拊琴而鳴匏, 「凡」,案傳說虞舜樂名九韶,據斠補隅錄改。】 峨冠累弁者,=【 或拊琴而鳴匏「琴」,穴硯齋本及斠補隅錄作「瑟」。】 曲非世律,聲度九韶。 【 聲度九韶「九」,原 「差」,據傳校本及斠補隅錄改。】=【 峨冠累弁「峨」,原 皆冰膚而瓊質;承顏接詞者,率精會而神交。怳不知其所自,真放浪而逍遙者也。彼穆王遊化人之宮,黃帝夢華胥之國,超乎雲霓之上,介乎台衡之北,傳後世以誇雄,語茲樓則兼金一羽之相直矣。若夏革談妙,齊諧志怪,券宇宙之無極,狀鯤鵬之變態,顧貪常嗜璅,單見狹聞,何足語樓之高大邪!

亂曰:

瓊為棟兮琚為梁,鸞遐翥兮龍高驤。琱欄瑋檻兮屯冰霜,日精月華兮埋輝光。雲繚基兮霞擁址,星為經兮漢為紀。俯齊州兮九點煙,瞰蒼溟兮一杯水。翠旌孔蓋兮驂玉軒,笙簫杳默兮帝來游。停驂弭節兮駐雲輈,帝心愉樂兮民咸休。

唐李賀苦吟能詩。韓愈、杜牧所知解導,其詳見於本史。因閱賀小傳,平居一日,忽見緋衣吏,駕赤虯,持一版書,若太古篆霹靂石文者。云當召賀。賀不能讀,歘下榻叩頭。緋衣人笑曰:「帝成白玉樓,立召君為記。」窗中勃勃有煙氣,聞行車嘒管之聲,如炊五(豆斗)黍。許,卒。觀賀詩,語清峭,人物超邁,真神仙中人。跨赤虯去,當是高仙無疑。大觀庚寅臘後二日,宣和殿書並畫。

右賦

道君皇帝親灑宸翰於圖之後。石湖跋云:自玉階及紅雲法駕之後以至六小樓,意趣超絕,形容高妙,必夢游帝所者,彷彿得之,非世間俗意匠可到。明窗淨几,盡卷展玩,怳然便覺身在九霄三景之上。簡齋集有水府法駕導引曲,乃倚其體作步虛詞六章。羽人有不俗者,使歌之。風清月明之下,雖未得仙,亦足以豪矣。詞一云:「珠霄境, 「琳」,案石湖居士詩集卷三二步虛詞六首原詩作『珠』,據改。】 卻似化人宮。梵氣彌羅融萬象, 【=【 珠霄境『珠』,原 梵氣彌羅融萬象「氣」,原作「炁」,據石湖居士詩集原詩改。】 玉樓十二倚晴空,一片寶光中。」二云:「浮黎路,依約太微間。雪色寶階千萬丈,人間遙作白虹看,幢節度高寒。」三云:「罡風起, 【 罡風起「罡」,原作「剛」,據石湖居士詩集原詩改。】 背負玉虛廷。九素煙中寒一色,扶欄四面是青冥,環拱萬珠星。」四云:「流鈴響,龍馭雲來。夾道搴華籠綵仗,紅雲扶輅輾天街,迎駕鶴毰毸。」五云:「鈞天奏,流韻滿空明。琪樹玲瓏珠網碎,仙風吹作步虛聲,相和八鸞鳴。」六云:「樓欄外,輦道插非煙。閒上郁蕭臺上看,空歌來自始青天,揚袂揖飛僊。」

 祭蝗蟲文

維某年月日,右修職郎特差知壽春府安豐縣王希呂,謹以清酌之奠,祭於蝗蟲之神,而告之曰:「古先哲王之有天下也,兢兢畏畏,於事天治人之禮無不盡,然猶九年之水,七年之旱,見於堯湯之時。是知數之所鍾,有不可得而逭者。則蝗蟲之來此土,食民之產,以肥其身,以孳其子孫,亦宜矣。然嘗聞漢之循吏,一有善政,而蝗不入境。至於李唐太宗,吞一蝗而群蝗死。當時仰其德,後世歌其事。鏗鏘炳明,盪人耳目,迨茲以為美談。今天子嗣神聖位,聰明仁厚,出於天性。凡事有不法天,政有不便民者,一切革而去之。老姦巨猾既耡以耘,不萌不芽,無所容跡。嶺海、吳、蜀、江淮、荊湖之民,甍連壤交,仰事俯育,熙熙于于,各得其所。覽視漢循吏唐太宗何啻萬萬不侔。則蝗蟲之來處此土,食民之產,以息其身,以孳其子若孫,其為不可亦明矣。且縣令受天子命,來宰是邑,其治以撫養百姓為事,則蝗蟲之與縣令又不得並居此土也。道安豐而西北走四十里,即虜人之界。彼其暴虐無道,弒君殺母,無所不有。蝗蟲捨此而去彼,誰為不可者!今與蝗蟲約,三日北歸。三日不能,五日。五日不能,七日。若七日不歸,是終不肯歸矣。是狃蕃夷之餘習以害我聖朝之善治。夫狃蕃夷之餘習,害聖朝之善治,與傲天子之命吏,不聽其言而為民害者,其罪皆可殺。縣令則取詩人去螟之語,唐相捕蝗之命,以與蝗蟲從事,必盡殺之乃止,無俾遺種於茲邑。蝗蟲有知,其聽縣令言。」

右文學昌黎魚文者也。頃傳得之,附錄於此。

 愨齋銘

家君命枃以愨名其齋,而命栻銘以告之。栻敬問所以為銘之意,輒取夫孔子曰士必愨而後求智能。退而深思,以為之銘。 【 以為之銘,穴硯齋本及惠校本下有:南軒先生。】

士或志近,辯給智巧,學之不知,其器則小。天下之理,惟實為貴。實不在外,當然乎內。 【 當然乎內「內」,原作「己」,與銘不葉,據傳校本改。】 不震不搖,物孰加之。以此操行,誰曰不宜?古之君子,惟斯之守,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。故以此事親,斯為孝;以此事君,斯為忠;以此事兄,斯為悌;交於朋友,斯為信。子其深思而不忒,維師乎以令子之德。

右銘不載集中。當時此紙流落,今幸寶藏遺墨。先生作銘時,年二十有三,實乙亥冬十月辛卯也。

 驩飲箴

合驩以禮,爰有酒食。議者其誰?伊婦之職。一獻百拜,尚何酒失。後世非古,沈湎淫泆。婦不復議,而侑以色。競致妖靡,用侈燕席。求之萬方,百金不易。持觴一曲,飲釂顏開。主勸客酬,笑言歡聚。夫豈不樂,嗟禮何在?狂者斷腸,莊毅色改。戲狎因之,東主亦悔。主賓胥失,顧不足戒。襟解薌聞,一石其飲。詼諧之詞,以風其甚。紅裙是醉,有如聚蚊。吏部所鄙,清篇實云。咨爾有位,是懲是毖。勿違斯言,以愆德義。

 驩會誓

侍女之席,誓不敢即。渝盟受殃,神質於旁。山童石爛,言則可誕。山崇石堅,此言不愆。

右箴誓司農少卿楊 【 獬】 正伯揭於坐右。公臨江鄉人也,清介有守,此文有所懲云。

蘆浦筆記卷第十

 杜詩句差

杜詩覓胡孫第二聯 【 杜詩覓胡孫 全唐詩卷二二四全名為「從人覓小胡孫許寄」,詩曰:「人說南州路,山猿樹樹懸。舉家聞若駭 【 一作共愛】 ,為寄小如拳。預晒愁胡面,初 【 一作何】 調見馬鞭。許求聰慧 【 一作惠】 者,童稚捧應癲。」】 :「舉家聞若駭,為寄小如拳。」每疑其非是。趙抃謂合移斷章,「童稚捧應顛」作第四句,卻於「許求聰惠者」下云「為寄小如拳」,則一篇意義渾全,亦成對偶。

 籌筆驛詩

漢室虧皇象,坤乾未即寧。姦臣與逆子,搖嶽復翻溟。權表分江域,曹袁踞夏坰。虎奔咸逐逐, 【 虎奔咸逐逐 「咸」,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斠補隅錄均作「還」。】 龍臥獨冥冥。從吳非無術,欺孤迺不經。惟思恢正道,直起復炎靈。管樂韜方略,關徐駭觀聽。一言俄逆主,三顧已忘形。南既清蠻土,東期赤魏庭。出師功自著,治國志誰銘。歷劍兵如水,臨秦策若瓴。舉聲將潰虜,橫勢欲逾涇。仲達恥巾幗,辛毗嚴壁扃。可煩親細務,遽見墮長星。戰地悲陵谷,來賢賞德刑。意中流水遠,愁外舊山青。想像音徽在, 【 想像音徽在 「音」,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、斠補隅錄均作「風」。】 侵尋毛骨醒。遲留慕英氣,沈歎撫青萍。

右驛在蜀中綿州,石曼卿為諸葛武侯賦也。寶元二年,大書以遺朱復之。後二年,朱為四明節度推官,遂刻石於廳事。中更兵火,碑仆於榛莽間,凡百餘年。劉偉至,出而函置南堂壁間,且以名其堂,闕一角失十五字。紹熙元年,守林采得曼卿集而補之,且舉范文正公誄石學士書於後,云:「曼卿之詩,氣雄而奇,大愛杜甫,酷能似之。 【 酷能似之 案,范文正公集卷五祭石學士文,為「獨能嗣之」。】 曼卿之筆,顏筋柳骨, 【 顏筋柳骨 案,范文正公集卷五祭石學士文,為「顏精柳骨」。】 散落人間,寶為神物。」今觀此詩此字,則所謂寶為神物非虛器也。青萍劍名,杜詩秦州見敕目除薛畢,有「誰定握青萍」之句。

 回峰院留題

山勢欲壓海,禪扃向此開。魚龍腥不到,日月影先來。樹色秋擎出,鐘聲浪答回。何期隨吏役,暫得拂塵埃。

右文康王公所賦。公諱 【 英廟同字】 字晦叔,嘗宰定海縣。景祐中為執政。開禧丙寅,商逸卿得古遺墨,刻於縣治願豐亭。

 米小儀題禊帖詩

圖契朴琱推聖智,萬古奔沈餘末伎。蘭亭醉墨更無加,始信功名皆儻爾。庾翼兒郎豈不黠,自是家雞卻野雉。退之彊括六藝█,見處纔能到姿媚。相公有官那得取,不與官家深自祕。卻因同好露心胸,謾使蕭翼誇末計。摸金不必曹阿瞞,溫韜家有昭陵器。披沙只恐取黃金,剔軸誰能收故紙。天章寶塔高巍峨,永表文皇好文藝。至今油蠟傳未休,善本何辭萬金棄。

 絕覽亭詩

安仁縣雲錦驛後,山顛有絕覽亭。鄭剛中亨仲,過而刻詩柱上,云:「目力所臨皆在下,亭名絕覽未為叨。大來心地當如此, 【 大來心地當如此 「大來」,惠校本、傅校本作「丈夫」,穴硯齋本作「大夫」。】 此外應知更有高。」 【 條末原註:大來一作丈夫。】

 康伯可詩

紹興閒,康伯可過臨江,游慧力寺,題二詩於松風亭壁。今遺墨不存,因錄以備忘。其一:天涯芳草盡綠,路傍柳絮爭飛。啼鳥一聲春晚, 【 啼鳥一聲春晚 「晚」,傅校本作「曉」。】 落花滿地人歸。其一:江上濃雲曉未開,瘦筇支我上蒼苔。春寒前日去已盡,今日又從何處來。

 胡藏之詩

臨江詩人胡藏之,乃彥明之子。彥明與山谷進士同年,故藏之以詩取知於山谷。嘗侍燕席,以柈中果子分題賦詩。藏之得藕云:「平生冰雪姿,七星羅心胸。豈無有絲毫,上裨天子聰。而不自薦達,胡為乎泥中。沈痾政無賴,安得君從容。其子亦可憐,風味如乃翁。」藏之亦有瘞鶴銘詩,云:「當年誰為裹玄黃,潮打孤城草木荒。華表竟無新信息,斷碑空有碎文章。雲埋紫蓋峰何在,煙鎖青田道正長。遙想華亭披道氅,夜隨明月過錢塘。」藏之名致隆,自號瀟灘居士,無子,故遺墨不傳。

 石芥詩

淳熙辛丑,予客桂林,運使梁次張舉似石芥詩,今未忘也。「擷根山石貯瓶罌,柱後緘題見者█。風味莫嫌無醞藉,盃柈甚解作聰明。願言則嚏傳心事,搔首踟躅散宿酲。最是徂徠名道地,至今姦膽亦魂驚。」

 丫頭巖詩

巖前壁閒,題者甚多,予獨愛鄉人彭仲衡,思致高而無著。其詩云:「前峰號龜本 【 一作不】 非龜, 【 前號龜本非龜 「本非」,原為「豈是」。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、斠補隅錄均作「本非」。從下句「亦非」看,「本非」是,據改。】 近巖謂月亦匪 【 一作非】 月。世閒景幻語未真,說著丫頭便癡絕。蒼然頑石自天成, 【 蒼然頑石自天成 「自」,穴硯齋本、惠校本作「皆」。傅校本作「由」。】 道傍過者皆含情。我來於此發浩嘆,乃知有色能傾城。」

 上元詞 【 又】

春曉千門放鑰匙,萬官班從出祥曦。九重綵浪浮龍蓋,一點紅雲護赭衣。車馬過,打毬歸,芳塵洒定不教飛。鈞天品動回鑾曲,十里珠簾待日西。

日暮迎祥對御回,宮花載路錦成堆。天津橋畔鞭聲過,宣德樓前扇影開。奏舜樂,進堯盃, 【 奏舜樂、進堯盃 「堯」,穴硯齋本、惠校本、傅校本、斠補隅錄均作「瑤」。】 傳宣車馬上天街。君王喜與民同樂,八面三呼震地來。

紫禁煙光一萬重,五門金碧射晴空。梨園羯鼓三千面,陸海鼇山十二峰。香霧重,月華濃,露臺仙仗綵雲中。朱欄畫棟金泥幕,捲盡紅蓮十里風。

香霧氤氳結綵山,蓬萊頂上駕頭還。繡韉狨坐三千騎,玉帶金魚四十班。風細細,珮珊珊,一天和氣轉春寒。千門萬戶笙簫裏,十二樓臺月上欄。

禁衛傳呼約下廊,層層掌扇簇親王。明珠照地三千乘,一片春雷入未央。宮漏永,御街長,華燈偏共月爭光。樂聲都在人聲裏,五夜車塵馬足香。

寶炬金蓮一萬條,火龍圍輦轉州橋。月迎仙仗回三殿,風遞韶音下九霄。登複道,聽鳴鞘,再頒酥酒賜臣僚。太平無事多歡樂,夜半傳宣放早朝。

玉座臨軒宴近臣,御樓燈火發春溫。九重天上聞仙樂,萬寶樓邊侍至尊。花似海月如盆,不任宣勸醉醺醺。豈知頭上宮花重,貪愛傳柑遺細君。

九陌遊人起暗塵,一天燈霧鎖彤雲。瑤臺雪映無窮玉,閬苑花開不夜春。 【 閬苑花開不夜春 「夜」,穴硯齋本、傅校本、斠補隅錄均作「度」。】 攢寶騎簇雕輪,漢家宮闕五侯門。景陽鐘動纔歸去,猶挂西窗望月痕。

宣德樓前雪未融,賀正人見綵山紅。九衢照影紛紛月,萬井吹香細細風。複道遠暗相通,平陽主第五王宮。鳳簫聲裏春寒淺,不到珠簾第二重。

風約微雲不放陰,滿天星點綴明金。燭龍銜耀烘殘雪,羯鼓催花發上林。河影轉 【 河影轉 「影轉」,穴硯齋本作「轉影」。】 漏聲沈,縷衣羅薄暮雲深。 【 縷衣羅薄暮雲深 「雲」,傅校本作「寒」。】 更期明夜相逢處,還盡今宵未足心。

五日都無一日陰,往來車馬鬧如林。葆真行到燭初上,豐樂遊歸夜已深。人未散月將沈,更期明夜到而今。歸來尚向燈前說,猶恨追遊不稱心。

徹曉華燈照鳳城,猶嗔宮漏促天明。九重天上聞花氣,五色雲中應笑聲。頻報道奏河清,萬民和樂見人情。年豐米賤無邊事,萬國稱觴賀太平。

憶得當年全盛時,人情物態自熙熙。家家簾幙人歸晚,處處樓臺月上遲。花市裏使人迷,州東無暇看州西。都人只到收燈夜,已向樽前約上池。

步障移春錦繡叢,珠簾翠幙護春風。沈香甲煎薰爐煖,玉樹明金蜜炬融。車流水馬游龍,歡聲浮動建章宮。誰憐此夜春江上,魂斷黃粱一夢中。

真箇親曾見太平,元宵且說景龍燈。四方同奏昇平曲,天下都無歎息聲。長月好定天晴,人人五夜到天明。如今一把傷心淚,猶恨江南過此生。

右鷓鴣天十五首,備述宣政之盛,非想像者所能道,當與夢華錄並行也。

蜀人閻侍郎 【 蒼舒】 使北,過汴京賦水龍吟:「少年聞說京華,上元景色烘晴晝。朱輪畫轂、雕鞍玉勒,九衢爭驟。春滿鼇山,夜沈陸海,一天星斗。正紅球過了,鳴鞘聲斷,迴鸞馭,鈞天奏。誰料此生親到,五十年都城如舊。而今但有,傷心煙霧,縈愁楊柳。寶籙宮前,絳霄樓下,不堪回首。願黃圖早復,端門燈火,照人還又。」

 念奴嬌

疏眉秀目,向尊前依舊宣和裝束。貴氣盈盈風韻爽,舉止知非凡俗。皇室宗姬,陳王愛女,曾嫁貂蟬族。干戈流蕩,事隨天地翻覆。珠淚搵了偷彈,勸人飲盡,愁怕吹笙竹。留落天涯俱是客, 【 留落天涯俱是客 「留」,惠校本、斠補隅錄作「流」。】 何必平生相熟。舊日容華,如今憔悴,付與杯中醁,興亡休問,為予且釂船玉。

右詞見謂士夫到中原有感而賦。 【 右詞見謂士夫到中原有感而賦 「賦」,惠校本、斠補隅錄作「贈」。】

 陶穀使江南詞

穀贈歌姬秦弱蘭風光好, 【 穀贈歌姬秦弱蘭風光好 「弱」,穴硯齋本、斠補隅錄作「蒻」。】 有「鸞膠續斷弦」之句。按東方朔十洲記,仙家煮鳳喙及麟角,煎作膠,名為續弦。能續弓弩絕弦。卻非鸞膠,豈其誤邪!不如杜詩「麟角鳳觜世莫識,煎膠續弦奇自見。」

 石林詞

葉石林賀新郎詞有:「誰採蘋花寄與,但悵望蘭舟容與。」下與字去聲。漢禮樂志,練時日,澹容與。顏注:「閑舒也。」今歌者不辨音義,乃以其疊兩與字,妄改「寄與」作「寄取」, 「上與」,據傅校本改。】=【 妄改寄與作寄取 「寄與」,原 而不以為非,良可笑也。慶元庚申,石林之孫筠,守臨江,嘗從容語及,謂賦此詞時年方十八,而傳者乃云為儀真妓女作。詳味句意皆不相干,或是書此以遺之爾。

 生查子

道涂間題壁有可采者,嘗記生查子一首,甚工。云:「愁盈鏡裏山,心疊琴中恨。露溼玉蘭秋,香伴金屏冷。雲歸月正圓,雁到人無信。孤損鳳凰釵,立盡梧桐影。」魏子敬詞也。 【 條末有「辛亥七月,望。客麻姑仙壇之廣度庵,豐城張應桂謹錄」。】

觀石林燕語,多故實舊聞,或古今嘉言善行,可謂博洽矣。而懷玉汪先生每事辨其誤,信乎述作之難也。昌詩讀書不多,託子墨以自試,好事者閒欲得之,而筆札或不給。後二年乙亥秋,輟清俸,鋟梓於六峰縣齋,非敢以傳世也,亦願聞其誤焉爾。重陽日書。

附錄

 一、四庫全書提要

蘆浦筆記十卷,宋劉昌詩撰。昌詩字興伯,江西清江人。第七卷「仙卜」一條,稱開禧乙丑竊太常第,則寧宗元年登進士。書末有嘉定乙亥自跋,稱捐俸刻於六峰縣齋,則嘗為縣令,但六峰不知為何地。前有嘉定癸酉自序,稱服役海陬,賣鹽外無職事,惟繙書以自娛。凡先儒之訓傳,歷代之故實,文字之訛舛,地理之遷變,皆得溯其源而尋其流。蓋其監華亭蘆瀝場鹽課時作,故以蘆浦為名也。書中「草鞋天王」一條,稱紹興癸丑,余客淮南云云。癸丑為紹興三年,下距嘉定乙亥凡八十三年。計其年且百餘歲,必無尚為縣令之理。即距開禧乙丑亦七十三年,計其年尚過九旬,更必無登第之理。考紹熙五年亦為癸丑,或傳寫訛舛,以熙為興與?其書多糾吳曾能改齋漫錄之失。其論泥軾、屏星、金根車、諸葛亮表脫句、孫叔敖碑舛訛、歐陽修誤題多心經、杜甫詩錯簡、皆有特識。又張拭愨齋銘,本集不載,黃庭堅詠藕詩,實胡藏之作,皆足以資考據。王士禎池北偶談,尤稱其記王復死節之事可補宋史之闕。又稱其書流傳甚少,此本為丹陽賀氏所藏,而綏安謝兆申所傳鈔,則亦可寶之笈矣。惟「塗山啟母」一條不能辨淮南子之妄,而轉引後來誕語以實之,未免失之附會。是則文士好奇之弊也。

 二、明謝兆申鈔本題跋

  (一)

是書藏丹陽賀進士烺家。予借得命桂父錄之,以備稗官一種。萬歷三十有九年辛亥十二月,綏安大弋山樵謝兆申寓清涼寺之唯心菴校朔後三日書。

  (二)

康熙甲戌中秋王士禎阮亭借觀。

  (三)

此帙乃戊午己未之交,在江寧藩署趨庭之暇借鈔於黃俞邰家。今歸田卜居甫定,掇拾殘編,回首不覺三十年矣,為之憮然。丙戌上巳後三日田居漫志。

 三、明穴硯齋本題跋

  (一)

此穴硯齋鈔本,雖非一人書、一時書,其中有作柳誠懸體者,其人筆筆是唐碑。雖以鈔書故不甚修謹,然正緣草略乃使筆法盡露。初學觀此,可以助臨帖之功。眼中時手不辦,有此日卷中不記姓名,莫識誰某,而書又直率不見可喜,非老於臨池者未必驟辨,故為標出。康熙間林吉人書漁陽、午庭諸家文集,其樣概不過如是,加之精到耳。惜余老矣,不復能學,而願學之心則猶在也。嘉慶乙亥五月惕甫借觀日記。

嘉慶乙亥六月惕甫借觀一過。

  (二)

蘆浦筆記向時但有傳錄之本,近始刊入知不足齋叢書中。曾以此鈔本校鮑刻,所正甚多,其尤可笑者,趙清獻公充御試官日記中脫「考到諸科卷子 【 一行起】 至「駕幸覆考所起居」 【 一行止】 ,共脫九行。雖綠飲竭卅餘年心力,將諸本讎勘,始得付梓,而尚脫誤如是。蓋不過此本,亦事之無可如何者。惜鮑老已作古人,而余方校此本固知之,則善本雖遇不能公諸同好也。頃惕甫借觀,還此進記,明知如是,俾共知穴硯齋繕寫本精妙,真無與匹已。乙亥六月七日復翁。

 四、嘉靖三年知不足齋本題跋

  (一)

右蘆浦筆記十卷。乾隆壬午正月,傳龔侍御 【 翔麟】 玉玲瓏閣本。龔傳自晉江黃 【 俞邰】 千頃齋。黃本則明萬歷間,謝兆申鈔於進士賀烺者也。三寫之後,亥豕漸多,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。元本曾經漁陽山人借觀,前有題款一行,卷中附評語兩行。其書後歸海寧阮 【 善長】 ,阮有案語三條。今藏錢塘郁佩先 【 禮】 東嘯軒,予所從借鈔也。校畢記其流傳所自,俾後來者有攷云。二月十日,歙鮑廷博書於知不足齋。

三月二十六日,復介佩先借趙意林 【 信】 藏本再校。趙鈔於厲孝廉 【 鶚】 。厲本仍出於龔,無可是正,錄其題識,以著小山堂主人劬書之勤也。廷博又識。

此樊榭先生善本也。乙巳六月伏後三日,銷夏於小山堂,勘校一過,略正其四五,而內長文之舛,尚復不少。古人云,校書如掃塵,信然。倩楷書生鈔畢,以原本歸之。欒城意林對攷。 【 博案:欒城為錢塘沈嘉轍,乙巳則雍正三年也。後四年為予始生之歲云】 。

丁亥閏七月二十日,吳江沈果堂 【 彤】 本,校於繡溪寓廬,亦是新鈔,無所補益。

辛丑長至日,吳騫閱於橫山舟次。

壬寅正月,海昌陳鱣仲魚借觀。

癸卯十一月十四日,借歸安丁小山 【 杰】 本校正,錄其題識於左。

考西江志,劉昌詩,清江人,開禧元年毛自知牓進士。蘆浦筆記乃其所作。蘆浦即華亭蘆瀝場。昌詩蓋曾為鹽官者。卑吏博雅如此,足徵趙宋文治之盛矣。雍正十年壬子十有一月朔,錢塘樊榭山民厲鶚書。

案,是書所載地理故蹟,多及四明奉化,而無一語及雲閒,疑所謂蘆浦者,當是寧波邊海之區,非今之蘆瀝場。俟再攷。乾隆己亥重午前二日,校官書借鈔畢附識。祝█。

己亥秋仲,祝中翰 【 】 本鈔,其元本當為祁門馬氏所進,故有樊榭山民跋。辛丑正月以程編脩 【 晉芳】 所藏學海類編舊鈔本互校。丁杰。

嘉慶丙辰元宵,觀於西湖沈莊,校定析字十餘,偶有所見,附注每條之下,覽者幸恕其妄。蕭山徐鯤。

余傳是書在壬午之春,彈指三十五年矣。屢經校勘,意未愜也。丙辰七月始得謝 【 肇淛】 小草齋舊鈔,補脫文二行。 【 王公家傳補十六字祭蝗蟲文補十三字】 荊佽非廟一條,「得寶劍干將」,據本改「得寶劍於干隊」。餘干一條,越人欲為變,必先由餘干界中,據本改「由」作「田」。屏星一條,唐韻駕車籓,「駕」上據本增「別」字。其他更定不一而足,庶幾成善本矣。亟壽梓氏以傳無窮。惜樊榭、意林、諸老宿不及見也。小草齋本末有「辛亥七月望,豐城張應桂手錄」題字一行。以鈔藏歲月計之,僅先謝 【 兆申】 本數月,特未經轉寫,故未失真,為足據耳。前有周櫟園圖記。今藏桐鄉姚君 【 正夫】 家。刻成記於西湖沈氏湖樓。時嘉慶戊午七月十二日。廷博書。

  (二)

戊戌中元,借陸孟莊家西賓本與張興宗令弟抄,惜多脫誤。古歡堂主人吳翌鳳。

  (三)

脫甚多,今得復翁取善本勘正,殆無遺憾矣。甲戌重陽後一日,枚菴老人書。=此書余於數年前錄有淨本,已校正十之四五。此其底本

  (四)

郡中吳枚菴先生多古書善本,皆手自抄錄或校勘者。久客楚中,歸,囊中尚留數十種。

此蘆浦筆記其一也。余欲借校鮑氏新刊本,久未得閑。適張訒菴來,談及近見一舊抄殘本,內八卷文有「起立行伍」句,上多趙字,較鮑本為勝。因檢此本乙起立為立起,文似順矣,然初不知原文為「趙立起行伍」也,遂動校勘之興。並憶舊藏穴硯齋抄本,宋人說部有數種,此書在焉,取勘是本,所獲實多。其最勝者,乃卷五趙清獻公充御試官日記中文多幾行也。觀鮑本跋語,於此書勘至數四,而尚有脫誤,信乎古書之難覯,而校勘之不易也。惜鮑綠飲已作古人,不能語而補之,為一大恨事,只好與枚菴共為賞析爾。丕烈。

卷四巴邱條亦補九字,較鮑刻為勝。

  (五)

余於乾隆四十七年正月,從鮑君綠飲借蘆浦筆記,觀於小桐谿館,命門人傳錄一本,手自勘正。後十餘年,綠飲又得舊本,校勘數過,刻入知不足齋叢書,世稱善本。今年九月,過廈門,適黃君蕘圃獲見舊抄,並以其向藏穴硯齋抄本合校於吳君枚菴舊抄本上。枚菴復跋之而歸諸余。余亟以鮑刻重勘,正誤甚多。既補第五卷所缺之九行,又補得劉昌詩後跋一篇。計是書先後三十年,歷經名家,屢有補正。惜綠飲已不及見是本,猶幸余與枚菴、蕘圃之得見也。嘉慶十九年九月十一日陳鱣記。

 五、清惠棟校本張紹仁跋

此本舊為紅豆山房所藏,經松█先生手校者。然讀之往往尚有齟齬之處,蓋此書善本罕覯也。今有賈友以穴硯齋舊鈔本見廛,中間多有宋諱缺筆之字,因取此本校對一過,是正補脫各得數十餘字,兩通存疑者亦記於行間。昔鮑綠飲丈以此書付刻,遍求善本,校勘再三,並補王公傳家、祭蝗蟲文二處脫佚,第五卷中仍脫九行。今此本一一具在,洵足佳也。雖未見宋刻,不可謂已盡善,較諸他本,則當以此為最勝矣。穴硯齋,惜不知為誰氏,是必博雅方家也。元書頗求善價,囊癟不能得之,蓄此校本亦足寶矣。嘉慶甲戌九月七日記於仁壽里乘鯉坊之讀異齋。紹仁。

 六、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

蘆浦筆記楊公筆錄不分卷。此節錄本蘆浦筆記,較十卷為勝。鮑刻知不足齋叢書本雖校勘精審,猶遜此。矧其他乎?惟余舊藏穴硯齋鈔本,此勝處悉同。此本未可以節文輕棄也。復翁記甲戌九月。 【 在冊面】 此舊鈔蘆浦筆記,及楊公筆錄初書,友攜示。余以蘆浦筆記家有舊藏本,楊公筆錄未知其書,且裝潢狹小,殊不耐觀,遂還之矣。適張訒菴來談及亦見此二種。其蘆浦筆記雖非足本,然有一二處殊勝鮑刻。余復取回,與舊藏本相勘,凡舊藏本勝處無一不合,惜非足本。其本之所自出當可信,其為佳耳。書之不可輕棄如此。爰令賈人重為裝潢而收之。楊公筆錄向與偕來,即附後云。甲戌九月廿有九日晨起雨窗識復翁。

十月初十,取舊藏本校即穴硯齋繕寫本也。復翁 【 均在冊首】 余居城西時,惟府東有一書坊,所謂敏求堂是也。既而由府以至按察司前,直至胥門學士街,三十年間書坊之多,幾以十數矣。元妙觀前向多書坊,今亦更盛。自余再遷縣橋與觀前甚近,故賈人之墟日盈我門矣!是冊出墨林居蓋新開鋪子者。始以此書來,余因其行款甚狹小,并閱蘆浦筆記之文多不全,還之。既得友人之曾見此者,指示其佳處,而復收之,語詳前跋中。今日又過觀前諸坊,無書可覽,惟於學山堂見亡友顧抱沖手閱汪文盛本漢書,其中朱墨燦然,細審之,識是抱沖筆。其所閱著筆不多,想未經卒業之本,或係生前換出,故流落坊間。忽過余眼,倍添懷舊之思矣!憶余於二十年前,彼此同好,有得輒復相示,今不見其人,并不得見其書,而余之所謂賞奇析疑者,又大半換一番人。時光之速、人事之變,何可勝慨耶!抱沖之歿,在丁巳年,其二子皆髫齡,今皆成人,惜蹤跡久渺,難如昔年觀書之便也。歸來燒燭見案前有觀前所得之書,在記此一段,感慨於此。時十月初九二更書復翁。 【 在冊末】

 七、吳騫拜經樓藏書題跋記

蘆浦筆記,□卷,鈔本,為同邑林善長先生所藏,有其手校及按語親筆。又有漁洋山人借觀一行,評語三條,末有昌詩後跋,及龔蘅圃侍御田居跋。謂此帙借鈔于黃俞邰家者,與郁氏東█軒藏本當無大異,惟少按語一條,而多昌詩後跋,及龔跋耳。先君子審定,復經簡莊徵君借鮑氏知不足齋本校,今歲重陽,徵君又於吳中黃蕘圃主事處見所藏舊鈔,合校家枚庵先生手鈔本,內第五卷趙清獻充御試官日記,多三月三日、四日、五日事。第八卷「立起行伍」,為「趙立起行伍」。又卷四巴邱條下,多「以鄉得名,今撫州崇仁」九字,為向來諸前輩所未及者,並詳蕘圃主事跋語中,其餘字句之同異更難枚舉。徵君得之以校知不足齋新刊本,歸而見示,聆受之下獲益宏多,因照錄于是本。是本字句行段多與黃本同者,然脫誤尚所不免,得此校補洵稱完善矣!惟綠飲先生甫歸道山,不獲補刊,當屬嗣君清溪上舍,附刻校勘各條于後,以竟先生之志。而先君子手澤所存,未及以是相質證。敬展遺編,悲慟正無已爾。